【孺子百家】刘政——内心充满“核能量”的创客
编辑:郑州市二七区樱桃沟景区  发表时间:2018-11-01 11:33:02
【孺子百家】刘政——内心充满“核能量”的创客


在樱桃沟的创客艺术家中,不乏年轻人,不乏高学历者,不乏有创意者,不乏有独门绝技者,可是当代刘氏叶雕掌门人刘政依然给我了极强的冲击力,他内心充满了改变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界的力量,让我感受到了河南非遗界知识、资源、梦想、社会等等因素如不同流向的洋流轰鸣碰撞在一起,在樱桃沟激荡出雪浪千尺。



和刘政在一起交流的时候,挖掘不出来什么温情脉脉的东西,他的生命里不乏总结和提炼,你给一个由头,他迅速把他思考完善的答案告诉你,无需你替他提炼和总结,他不陈情,他的思考纵横捭阖,几乎没有盲点。采访不足短短两个小时,他简洁、准确、完整地给我呈现出了刘氏叶雕创始人智慧所在,让我问无可问,满载而归。


访谈中,有一个明确的起始键,就是他2005年至2010年在山东烟台大学研读建筑设计学的五年时光,这段时间的学习积累对他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产生了深入骨髓的影响。他们班的学风很正,很多才华横溢的同学秉持天赋和努力,各自修炼一技之长,校园里百花齐放、竞争激烈,每个人都卯着劲比学赶超,攀登艺术之峰。建筑设计是从无到有构建一个系统性的建筑物,要实现全部需求功能,要求每个设计师都能以强悍的思维能力和扎实的学科功底完成要求,并实现美的最终目的。这种高标准的要求,让刘政在各个基础学科都下足功夫,为今后的产品研发和市场运营奠定基础。大学期间,他便崭露头角,在山东建筑设计校园大赛等比赛中斩获多项奖项,并在毕业后轻松找到工作,到国家粮食局郑州设计院做建筑设计师。

两年后,天性爱艺术爱自由,不喜欢被约束的刘政转身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悠然钻到当时石佛村的艺术天地里,他带着青春自闪光芒,靠着工作留下的积蓄,他搞绘画、摄影、设计,小小的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为他还原了一个缤纷的世界。在那个与自由一起飞翔的时光里,他结识了现在的妻子贾冬玲并与之结为伴侣,共同创作。正是在那种宽泛的文化气息中,几位非物质遗产传承人的经历打动了他。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抢救工作逐步落实的过程中,许多濒临灭绝的老手艺就是借此得以复生。游历艺海的刘政忽然就想到了自己家传的叶雕技艺。叶雕,始于《史记》、《吕氏春秋》等古籍记载的周成王剪桐封地的典故,老一辈人闲暇无事时会以叶雕为风雅趣事,当年爷爷还在世的时候,就经常做一些叶雕作品,给年幼的刘政深刻的记忆。2012年的某一天,刘政在心里对自己说:“复原叶雕,重振叶雕。”勇猛心已发,持久心不息。从那一天后,刘政用了足足四年时光,实现了中原叶雕的复兴。他研究家传叶雕古法技艺,上网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所需技术支撑,进行了难以记数的实验和尝试。叶雕技术难,难题一道一道摆在面前,恍若崇山峻岭层层不绝,让人看不到头,但只要有一个问题没有突破,复原叶雕千年古艺的难题就无法得到彻底解决。如何选材、如何创新工具、如何攻克枯叶脆烂难题、如何在雕刻中保留叶脉、如何上色、如何保存……他一一进行艰难的探索,有时候看不到光,几乎绝望,因为传承的技艺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些问题,那时候的叶雕作品没有解决叶脉问题,没有解决工具问题,刘政梦中爷爷的作品都透着一股残破易碎的朦胧,多少次山穷水复疑无路,他手上放下叶雕,心中煎熬难舍,有时候,甚至是几个月这样的时光,不断的探索探索,灵感终于不期而至,他得以继续前行。数次中断、数次通关,支持他的是不肯服输的执着和心底里的自信。为了研究叶子的性能,刘政在路边、公园里、植物园里、花卉市场里、野外对1000多种叶子在不同季节的特性全部加以研究,他不满足古老的桐叶在今天的叶雕技艺里依然还只是桐叶。除了桐叶外,法桐、香樟叶、玉兰叶、菩提叶、桂花叶……都成为他的手中至宝,首次成为叶雕的材料。2016年,《人民日报》对刘政进行了专访,那时的他已经完成了他刘氏叶雕的理论,他的叶雕作品成功实现了四大特点,成为中国叶雕界全套技法的巅峰存在。刘氏叶雕变叶为布,可折可卷;可保存上百年而不变;可着色绘图;可选多种叶材。







技术刚刚完成,他的项目就被政府关注,在顺利申请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后,政府为他提供了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作为展示的场所,他那些精美绝伦的叶雕作品在群众中立刻引起巨大反响,一时间媒体记者络绎不绝,宾客盈门。刘政迅速带动家人,把叶雕制作流程化,开发出极品叶雕全球售、精品叶雕店铺售、特约定制网络售的模式,在郑州、洛阳开设实体店铺,并取得成功。

如果仅限于此,刘政内心的能量还不能称其为“核能量”。他制作了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叶雕网,在横向和纵向上把同道中人聚集起来,于2016年拉起大旗成立中国文创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盟,至今,联盟聚集12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300多位艺术家、传承人参与其中,其中以省内居多。这些人,是刘政一位老师一位老师登门拜访联系起来的,年轻人脑子快,腿脚也快,圈子里大家伙很快就熟悉并喜欢上这个有想法的小伙子了。刘政说,河南人有很重家园情怀,安土乐道、固守家园,很多人不愿意接受邀请到外面闯荡,但举目中华,人文重地中原又是传统文化复兴发展不可回避的核心灵魂所在,所以刘政在聚集起民间的这个力量后,开始探索“人在家,文化走出去”的商业经营模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百家争鸣又各行其是的领域,刘政用市场导向为这个群体集体塑形。






2016年,郑东花卉市场邀请刘政带领同领域艺术家做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节,刘政招商60多个项目,华丽登场。但彼时,原生态的艺术形式在市场上表现的粗苯僵硬,成群的游客对着巨大的作品望而兴叹。后来通过引导,带领艺术家和传承人出去考察,对产品形态、大小、功能等进行论证,让艺术在传承精髓的基础上,开始变形变身,适应市场,走进生活。如淮阳泥泥狗和浚县泥咕咕,通过提取上面的色彩和图腾崇拜,让这些本已远离时代的艺术品变成餐具、水杯、相框等工作、学习、生活用品重返人群。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搞下来,文创市场更具活力和成长性。


2018年,刘政谢绝了一切采访,在樱桃沟开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开启了他非遗之路的新纪元。这时,他所服务的艺术家和传承人已有一百二十家,他制作小程序把河南的非遗项目推向全国,他探索着非遗项目自身抱团结合服务其他业态,项目与农村农民相结合,项目与市场结合的种种路径。他说,当下河南的非遗界艺术家的思想已经觉醒,团队已经成型,下一步,我们需要更强大的设计团队和更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河南非遗终将大放光芒。

风正帆悬,少年壮志,樱桃沟因为有你而更加出彩!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